台灣這樣的聚餐文化,從人類學角度來看是其來有自,可以追溯到傳統的「共食文化」。過去在年節時候,一般家庭都有擺設圓桌、吃團圓飯的習慣,甚至是在婚禮、尾牙、春酒、長輩生日、神明誕辰等集會活動,也都有宴席共食的傳統。而不光只是在台灣,人類學民族誌資料也顯示出,很多民族都高度重視「共食」的文化特性,認為共享同一個灶廚做出來的餐食,才能算上是一家人。
雖然在東方社會的傳統意義上,家庭聚餐有時候也是一種交際場合,因此有著各種用餐禮儀與潛規則,但部份不合時宜的規矩現在已經逐漸消弭,剩下更多的是在餐桌上交流彼此近況、聯繫感情的心意。
現代人工時長,日常應酬交際也多,跟老闆、同事、朋友相處的時間,反而比跟家人相聚要多得多,因此節日聚餐就顯得更加重要。或許是大夥在家附近熟悉的聚餐餐廳相聚,又或是一起找間大家都沒有吃過的餐廳嚐鮮,都是維持家族成員之間感情的重要儀式!